央视网消息 10月20日,由商务部主办,福建省联合国南南合作网示范基地(以下简称“南南基地”)承办的“一带一路”国家食用菌技术及菌草产业发展研修班在福州正式开班。
南南基地副主任曹禄祥与来自巴基斯坦、加纳、密克罗尼西亚、南非等7个发展中国家的23名学员及教师代表张维瑞教授共同参加研修班的开班仪式。
曹禄祥表示,自1995年起,南南基地已成功举办21期国际食用菌技术培训,为 79个国家培养545名专业人才,并落地多项国际合作项目,产业交流合作影响广泛。开展食用菌技术国际培训,是福建积极参与全球农业科技合作的重要举措,依托南南合作平台,既分享福建在食用菌领域的成熟经验,也虚心汲取各国先进做法,推动产业共同进步。期待以本次研修班为纽带,进一步拓展合作渠道,凝聚共识,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注入新动力。
历时21天的研修班正式启动,本次研修班课程内容设置丰富且紧扣产业发展需求,涵盖食用菌生物学、菌种制备、香菇、平菇、草菇及双孢蘑菇等主要品种的栽培技术,并深入探讨病虫害绿色防控、毒蘑菇鉴别与安全预防以及食用菌深加工等关键环节,为学员提供全面而系统的知识体系。

开班仪式现场 黄钰姣 摄
据悉,在教学模式上,本次研修班采用“理论授课—案例研讨—实地考察”三维融合的培养方式。理论教学环节由一线专家系统讲授产业知识,夯实学员专业基础;案例研讨聚焦菌草技术在减贫、乡村振兴、生态治理等方面的成功实践,增强学员对产业链发展的理解;实地考察则组织学员赴浙江龙泉、庆元及福建南平武夷山、浦城等地,深入现代农业园区、产业中心、科技企业及生产基地进行观摩交流,直观感受中国食用菌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模式。
“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促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。”来自尼日利亚的学员奇尼耶雷·希尔达·奥尼亚-德西表示,此次培训班搭建了交流合作的桥梁,让学员们有机会深入了解中国文化,进一步掌握中国食用菌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脉络。这将赋予学员们更大的信心和能力,去推动本国食用菌产业发展,创造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。
本次研修班作为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农业技术合作与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,不仅拓展了食用菌产业技术的国际传播路径,也为各国在产业政策、技术推广与市场融合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搭建了有效桥梁。通过本次研修,学员的食用菌生产、加工与管理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,从而助力参与国食用菌产业的提质增效,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注入新动能,展现中国在食用菌领域的技术实力与国际贡献。(黄钰姣 宋宁宇)